热评丨科技赋能探索“老有所养”消费新蓝海
2025-03-23 10:18:55? ?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:周冬 我来说两句 |
“藕爷藕爷,请带我去护士站!”“好的,请跟我来。”——在江苏省无锡市某护理院,去年下半年刚来“就职”的康养机器人“藕爷”正忙着引导老人们前往活动室、护士站等区域。而北京的张玉芳老人,也已经对自己家里那个小身材、大脑袋的“最懂你的机器人”产生了依赖,直言“多亏了这个设备,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也感觉安心了”。 今年,“机器人”成了我们日常讨论的高频词。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,养老机器人已在全国多地试点并逐渐进入到了实际应用阶段,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也已于近日发布。这背后,是越来越多的“智慧”纳入养老范畴,是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践行“如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、安享幸福晚年”;与此同时,如何用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发展,如何用消费需求去扩大银发经济总量,以此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,也正在积极地推进中。 球探体育比分:到2023年,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从3.5万亿增长到6万亿元,2024年有望达到8.6万亿元。一方面,是许多子女在照护老人这件事上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的现实,另一方面,是科技和人工智能正在打造更好的养老方案,以满足百姓对养老生活从“基本需求”到“品质升级”的转型期待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科技赋能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了一个热点议题,“加快发展智慧养老”“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,大力发展银发经济”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都是对民声的回应、对民生的助力。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,通过科技赋能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势在必行: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可以全天候预警,一旦检测到老人跌倒会立即发出警报,联系家人;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,请医生进行线上会诊,免去跑医院排队等待之苦;助浴机的发明,让失能老人躺在床上就能洗澡,还能为老人保护好隐私;首次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的“具身智能”也已在养老领域开拓了众多应用场景。 在科技和智能的加持下,我们正在逐步实现“老有所养”人人享、“老当益壮”不是梦,而服务于“夕阳红”的养老事业,也有着很“朝阳”的前景。以养老机器人为例,2024年的市场规模约79亿元,未来5年将会以15%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,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9亿元;而且,养老机器人的研发、制造和应用涉及传感器、人工智能算法、人机交互等多个环节,将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 对于传统家电制造业来说,居家养老、适老化改造等消费项目也为其带来了很多新机遇。如智能防干烧的燃气灶、大字体大按键的洗衣机、智能马桶、智能防漏电插座……在上海,现在购买“适老化产品”可以享受30%以旧换新补贴,销售额较去年大幅提高。现在,这个模式已经复制到了多个省市,适老化产品补贴正在成为我国挖掘银发经济新增量的一个新切口。 当外骨骼助力老人重拾行走的自由,当智能传感器守护独居老人安全……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种突破性成果,如今已是如此近距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它在满足老年人品质化、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助力老年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;它在努力构建“银发友好”的消费生态,助力银发经济正循环发展;它也在拉动相关新兴领域市场规模快速扩容,从而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。当养老新科技成了消费新蓝海,它带给我们的惊喜,未来还会更多。 (文|赵静 孙诗乔)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